SSENSE 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再次为奢侈品电商的未来蒙上阴影。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 SSENSE,曾凭借先锋审美与独到选品成为年轻时尚消费者的首选南京配资炒股,但在高关税、政策冲击和消费降温的多重夹击下,最终选择走向 CCAA (公司债权人安排法案) 的保护程序。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 SSENSE 的独立发展进入不确定阶段,也折射出整个奢侈电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新一代奢侈电商代表,亦难躲大环境冲击
Via Frame Magazine
相比其它奢侈电商,SSENSE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兼顾了先锋潮流与奢侈品牌,精准拿捏年轻人的口味,选品也覆盖了从传统奢侈到青年亚文化的不同层次。这种组合帮助 SSENSE 在全球范围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也一度让它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奢侈电商之一。
Via SSENS XX
这种敢于塑造文化议题的姿态,在 2023 年 SSENSE 20 周年之际到达顶点。当时,SSENSE 推出了名为「SSENSE XX」的特别计划,与 Rick Owens、Jil Sander、New Balance、ERL、Marine Serre、Salomon 等 20 个品牌及创意伙伴高调合作,共同呈现时尚、音乐、艺术、设计等跨领域的创意表达。
SSENSE 蒙特利尔门店 | Via SSENSE
事实上,SSENSE 的困境也是在 2023 年就初现端倪。年初,BoF 指出 SSENSE 在其 20 年历史中首次进行裁员,一次性裁掉了 138 名员工,占总人数的 7%。彼时,管理层将原因归结为「电商增速放缓」「消费者购物习惯回归疫情前水平」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
虽然公司强调长期战略未变,依旧希望保持作为全球领先奢侈电商的地位,但这一动作已经释放出警示信号: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电商逻辑的拐点正在到来。
Via The New York Times
在这次给员工的内部信中,SSENSE 首席执行官 Rami Atallah 将破产归因于贸易政策的突变。美国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同时取消了此前允许 800 美元以下包裹免税的「低值免税额」政策。这一变化直接推高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成本,使 SSENSE 的商业模式遭遇重创。
Via Threads @mediumsizemeech
从某种意义上说,SSENSE 的故事具有典型性。它在选品上走在时代前沿,敏锐捕捉潮流与文化动向。但年轻客群的高敏感性同样是风险所在——当全球经济放缓、消费信心下降,首当其冲的正是这些「渴望但无力」的消费者。
Via SSENSE
在商业层面,仍然无法逃脱电商普遍存在的难题:高昂的物流成本、消费者对折扣的依赖、全球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这也表明,奢侈电商并非单靠选品与调性就能持续成功,背后的供应链、客群结构与宏观环境同样会影响「命运」。
奢侈电商们都「怎么了」?
Via BoF
「SSENSE 事件」无疑是行业结构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奢侈电商的发展,从最初的高速扩张到如今的频频退场,亦代表着消费变化、品牌渠道策略收紧以及商业模式等各种的局限。除了 SENSSE 之外,多个平台都在这股风潮中面临着各自困境。
Via ELLE
在 SSENSE 濒临破产前,多个电商平台也早已陷入困境,整个奢侈电商行业似乎都在经历同样的难题。就在今年 7 月,总部位于佛罗伦萨的 LuisaViaRoma 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公司在信件中坦言,因销售额下滑与债务拖欠,已无力支撑日常运营,目前拥有超过 1,250 个债权人,其中部分品牌追讨账款已数月。
根据文件,LuisaViaRoma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 13%,4 月与 5 月的跌幅更超过 30%,并在 6 月裁减了 20% 的企业员工,同时关闭米兰办公室以压缩开支。
Via MatchesFashion
MatchesFashion 的「倒下」同样令人唏嘘。作为创立于 1980 年代末、2017 年估值高达 10 亿美元的老牌奢侈电商,MatchesFashion 曾凭借甄选新锐品牌和强大的商品组合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平台在疫情后业绩持续恶化,2023 财年亏损已扩大至 4,000 万英镑,最终在 2024 年被 Frasers Group 收购仅两个月后就进入破产管理。高昂的获客成本、折扣压力,以及品牌渠道收紧这些同样的问题,使得平台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Via FINANCIAL TIMES
YNAP (YOOX NET-A-PORTER) 在 2013 年进入中国,并于 2018 年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Feng Mao」,希望借助天猫奢品馆打开市场。然而,奢侈品电商在中国的竞争极为激烈,SKP、Reel 等线下零售与品牌自营渠道早已高度覆盖,加上中国消费者对电商的期待更倾向「管家式」服务 (如个性化造型、极致便利的配送与退换货),因平台在本地化与服务投入上的不足,使其始终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存在感,最终在 2024 年退出中国,合资公司随之关闭。
Via Reuters
Farfetch 的衰落亦堪称行业警示。平台于 2018 年成功登陆纽交所、2020 年市值一度逼近 250 亿美元,但自 2022 年起,业绩出现急转直下:商品交易总额下滑、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再次转亏。
过度收购也加重了 Farfetch 资金压力。而奢侈品牌纷纷收回线上经营权、自建渠道,则使 Farfetch 的平台模式失去核心优势。2023 年,Farfetch 股价暴跌,一度濒临破产,最终只能以 5 亿美元贱卖给韩国电商 Coupang,完成破产边缘的「自救」。
Via Mytheresa
不过,与 MatchesFashion 倒下、Farfetch 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电商 Mytheresa,其正通过收购实现扩张,于今年 4 月宣布完成对 YNAP 的收购,新成立的合并公司将归属于母公司 LuxExperience。从 YNAP「败走中国」案例上看,平台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对 Mytheresa 而言,在规模扩大之外更是一种对行业颓势的逆向押注。在同行接连倒下之际,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强化技术平台,被 VOGUE 称为「奢侈品电商玩家坚守者」的 Mytheresa,也许正为行业的未来探索出另一条可能的路径。
根据 BoF 和 WWD 等权威媒体的分析,时尚电商的困境首先来自行业共性。与传统零售相比,它们需要承担更高的物流与仓储成本,而奢侈品消费者又习惯于高退货率的购物方式,加剧了运营压力。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捡漏文化」让折扣战不断提前,折扣力度越加越大,正价销售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品牌、零售与消费者之间的失衡。
当大众保持着「降级」消费理念,奢侈品牌依然持续涨价,而零售商同时承担着激进的买货任务,一旦商品滞销,便不可避免地走向打折。这不仅削弱了品牌价值,也令零售利润被不断侵蚀。最终,电商平台陷入高成本与低利润的恶性循环,只能依赖资本续命,而一旦资金链断裂,便难以为继。
从 2010 年代的奢侈电商热潮到 2020 年代中期的集体退潮,行业逻辑已然发生了根本转变。当然,外部分析其实也算是某种层面上的猜测,至于「幸存」的奢侈电商会如何把控未来走向,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AUTHORterry
运动时尚天花板被掀翻!在 ATSV 面前其它玩法都是「弟弟」!
如果你有「选择困难症」,谨慎看 Labubu 新品…
越野跑鞋「战场」的激烈已超预料
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